275
浏览 大梨树村变了!走进“中国美丽乡村”——凤城市大梨树村,眼前铺展开一幅山水画卷:三路四街纵横交错,六座牌坊气势磅礴,十座石桥风姿各异,五百户民居错落有致。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行至第11村民组,蔡昌福和老伴石润芝正在家门口遛弯儿。75岁的蔡昌福见证了大梨树村70年来的沧桑巨变,“俺们大梨树真是‘干’出来的,不干,俺们村哪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数十年光阴如流水静静淌过,当年种下的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尽管记者此前曾来过这里数十次,但此次蹲点采访却深刻地感受到,大梨树村又有了新的变化。
然而,细一思量,大梨树村没有变!
沿着18公里盘山路重走当年大梨树村的创业路,听村里的老人讲老故事,沿途山水映衬的秀美图景,仿佛尘封的旧照片和鲜活的新画卷不停地在眼前、脑海中交替更迭。
尽管昔日“山上和尚头,河水满地流,地少吃不饱,村民愁白头”的破落村庄,早已变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但大梨树人丝毫没有放缓前行的脚步,依然在用“干”字精神,书写山乡巨变的壮美华章。
干得旧貌换新颜
“没有水,咱们就硬憋出水来!”“没有景,咱们就整出景来!”“改不了天,但可以换地!”
“那时候,俺们这儿真是个‘三靠村’。”当年第一个站出来跟着毛丰美创业,挖到“第一桶金”的蔡昌福说,以前大梨树“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村干部工资靠社员交”,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穷得“叮当响”。
改变,源自一个人,更源自一种精神。
1980年,毛丰美被推选为大梨树生产大队大队长。上任之初,他就承诺:“大队干部的工资自己解决,再也不用社员负担了。”同时,他又许下一个更大的承诺:“让大梨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其中就包括蔡昌福。
当时,中央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毛丰美吃准了中央精神,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造果园、开宾馆、办企业、搞旅游,立足村情,“摸着石头过河”。
“干就有希望,不干就没有出路!”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大梨树人用数十年的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农、工、商、贸、旅一体化的特色发展道路,把一度贫穷落后的村庄建成了富裕、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徒步前行,来到万亩果园盘山道弯道最急的一段,蔡昌福告诉记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胳膊肘弯”。“当年修路不像现在,能请专家做规范的工程设计,而是从山下开始,边琢磨边往山上推进。修到这块地方时,坡太陡,干活的大车上不去。咋办?大伙儿商量了几次也没拿出个好主意。毛书记在这里不知转了多久,突然间想起了詹天佑通过修筑‘人’字形路线,降低京张铁路火车爬坡难度的故事。毛书记受到启发,修了这段较长的‘人’字形山路,解决了爬陡坡难题。”蔡昌福说,“我们不仅苦干,而且还会实干、巧干。”
“苦干实干加巧干”,大梨树人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现实。
如今的大梨树村,集体总资产超过5亿元,人年均纯收入达到两万多元,新农村建设典范、中国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和谐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比比皆是。
干出让城里人羡慕的好日子
晨光下,大梨树村群山之巅高达9.9米的“干”字碑十分耀眼。站在“干”字广场,远眺现代新村全貌,花果山万亩果园尽收眼底。
一大早,73岁的村民李树清正在“干”字广场上晨练,这是他每日的“必修课”,“每天早起看看这‘干’字碑,就像充电一样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站在花果山的高处眺望,层层叠叠的梯田像画卷一样铺绘在一面面山坡上,气势磅礴。“当年毛书记说‘让大梨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今天,他的话实现了!”李树清感叹着如今过上的好日子,“不夸张地说,现在俺们大梨树人不缺钱,想买啥就能买啥。”他的话语中充满作为大梨树人的骄傲和自豪。
“干”也给大梨树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村里实行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贷款利息补贴、购买新区住房价格补贴、65岁老人养老补贴和考入大学给予一次奖励的“三补一奖”优惠政策,每年村里用于村民生产补贴和福利的支出达到300万元以上。
作为村里最有希望的产业,旅游业为大梨树铺就了致富之路,许多村民在景区当服务员、管理员、导游员,收入比外出打工挣的还要多得多。一些村民还经营起饭店、旅店、土特产店,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村里住洋楼、开轿车的村民比比皆是。
一代一代接着干
如果说毛丰美那一代凭借感天动地的“干”字精神艰苦创业,干出了一片新天地,那么已经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的大梨树人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开展二次创业,使大梨树人过上让城里人羡慕的好日子!
走进“七彩田园”农业现代化温室大棚展示馆,眼前满是南果北种的奇花异果,仿佛置身于奇幻的世界,它是大梨树人“二次创业”的成果展示之一。
“展示馆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荷兰式智能玻璃温室,还安装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实时自动调节,营造适宜各类作物生长的环境。”“七彩田园”负责人代欣旭向记者介绍,“最初的技术支持来自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和权威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用科技打造现代观光农业,集科技性、创新性、参与性和观赏性于一身。”
目前,大梨树村新栽植果树1.3万株、新建改建葡萄大棚54栋,打造占地近50公顷的“四季花海”,并在葡萄城附近投入1000多万元,翻建80多个温室大棚栽种樱桃。近70公顷暖棚和露地蓝莓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实施,未来进入盛果期,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00万元以上。现代观光农业的不凡魅力,让这个小山村的旅游业冬季不冷、淡季不闲。
“老书记当年体现的是‘苦干’,我们现在的‘二次创业’更多的是‘实干和巧干’。”大梨树村新一届领导班子思路明确,“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过日子,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党的十八大以后,大梨树人站在新节点上,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一产求“新”、二产做“深”、三产提“质”,打造以旅游为核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推动新一轮富民强村进程。
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第四党小组组长魏玉凤的家里,记者看到党员学习资料盒和党报、党刊等学习资料完整齐全,“党员学习中心户制度”张贴在墙上,学习笔记等一应物品分门别类摆放齐整。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正新告诉记者:“这就是大梨树村的特色党建——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大梨树村不断实践“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的党建新模式,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产业优势中,实现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
“幸福不会从天降,必须甩开膀子加油干!”以前,大梨树人靠“干”字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财富,未来的岁月,所有人都将看到,这棵大树必将不断长出鲜嫩的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