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浏览文旅融合发展对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诉求,博物馆需要在保持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在文化旅游政策和环境的框架下,研究、分析自身阶段性特征和问题,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博物馆是风格独特的文化吸引物,是勾连过去和现在的文化观赏和学习平台。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的组织机构,承担着向社会公众提供学习、教育、娱乐的社会功能。博物馆最初是为收藏保存某些藏品而建的,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文化服务功能的拓展,博物馆的旅游化利用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文化服务产品。博物馆旅游是建立在博物馆文化设施基础之上,通过旅游产品供给和文化服务让观众体会到各类收藏品传达的文化遗产理念和价值,使一般的游览观光上升到高质量的文化旅游欣赏活动。
大力推进博物馆文化旅游发展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历史悠久,长期发展中保留了数量庞大的文化主题和文物遗存,支持形成了主题各样、形式各异的博物馆旅游体系。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博物馆已经达到5354家。按照藏品门类和基本陈列倾向,我国博物馆包括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学技术博物馆和综合博物馆四类,按照展出主题可细分为遗址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历史类博物馆、民族宗教类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自然生态博物馆、名人纪念馆、专题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的藏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故事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城市文化品牌。
通过博物馆旅游,打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路径,是解决博物馆活化的重要措施。博物馆及其馆藏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美学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体验价值,是重要的文化资产和旅游吸引物,在都市旅游产品体系中独具品位和价值内涵,在多方面构建了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功能。国外博物馆旅游已经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城市乃至国家形象的展示窗口。如英国大英博物馆是该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2018年接待世界游客600万人次,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中国主题馆,最大的群体是中国游客。这说明,高品质的博物馆旅游是广受欢迎的文化旅游消费产品,而中国的博物馆拥有着世界上规模较为庞大、价值较为珍贵的馆藏文物,在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关键是如何激发公众对博物馆旅游的兴趣、激活博物馆向游客群体开放。
我国博物馆目前采用事业化管理方式,采用单一的文物收藏和平面展示方式,相关设施设计和建设时未充分考虑文化旅游的需求,这造成了博物馆旅游开发时会出现一些限制性问题,包括博物馆的同质化、策展能力和展陈创新性不足、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管理经营意识滞后以及解说系统不完善等。文旅融合发展对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诉求,博物馆需要在保持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在文化旅游政策和环境的框架下,研究、分析自身阶段性特征和问题,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
一是主动了解公众对博物馆旅游的需求和动机,对博物馆观众进行基本分类,比较不同类型观众在参观动机、博物馆态度、博物馆形象、参观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积极借鉴海内外博物馆旅游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及资源优势,选择极具体验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模式,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确保为观众提供有价值的游览经历。
二是加强博物馆旅游建设模式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文化定位研究,鼓励拓展探讨博物馆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消费模式方式构建、博物馆旅游行为及其需求等,形成开展博物馆旅游的有效路径。扩大开展公众科普活动,及时将博物馆旅游的相关政策和科技成果向社会发布,形成公众关注博物馆旅游的良好氛围。
三是在改造中要为各类休闲旅游活动留出场所空间,规划设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咖啡厅、餐厅、工艺品展厅以及休闲空间等,让观众参与博物馆旅游时有地方可停留、细细品味博物馆的文化和内涵。如可将书吧同博物馆改造相结合,开发一些文化读物及时传递给公众。
四是能够将文物同文创产业相结合,以文物为原型,设计出不同款式的旅游商品、纪念品、鉴赏品等,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的国有博物馆开展试点示范,允许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的前提下,依托馆藏资源,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
五是博物馆旅游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旅游项目,在展品解释、展示布局、商品设计等方面对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要求较高。文创衍生、科技植入是提升博物馆旅游发展质量的两个重要抓手,要丰富展陈内容、推陈出新,固定展览和主题展览相结合,做到常看常新。注重文创产品开发,汲取和融入文物文化元素,开发丰富的观众观览体验活动。
博物馆旅游通过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参与性体验,可以创造愉悦的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播体验,是游学而不是游乐,是提供高质量文化旅游服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探索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融合模式的积极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