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浏览 会君坨村位于昌黎县正南端,离县城26公里处,属荒佃庄镇。东至刘台庄镇辖区的小葛庄村,两村之间相隔3公里;南至刘台庄镇辖区大葛庄村,两村距离1.5公里;西至本镇的南小营村,两村2.5公里之隔;北至本镇的张青坨村,距离1.5公里。
会君坨村,村民普遍思想活跃,头脑灵活,尤其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依托于荒佃庄镇皮毛市场的建立,本村养殖业增长迅猛,全村以貉貂为主的珍稀动物养殖户多达一半以上,其中,千头以上的养殖大户8家。经营皮草致富的人数也日渐增多,比如杨锡祥、李春军、李希强、李永宾等。此外,本村有两个水稻种植大户,分别是:杨继伟,种植水稻约700亩;杨孟军,种植水稻约500亩。加上一些小型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会君坨村整体呈现出一种经济生活水平上扬的趋势。
会君坨村曾有四座古庙,分别位于村的东、西、南和中。村西为龙王庙,村中为财神庙,村东为武道庙,村南为真武庙。真武庙约3平方米,由石板砌成,屋内有三座泥塑,中间为真武大帝,左右两旁分别为周公和桃花女。本村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就是因真武庙而办。每到那一天,村中心的主街热闹非凡,炸油炸糕、油炸饼的,卖菜卖肉卖玩具的,商贩的叫卖声、孩提们的逗笑声、买卖两者之间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无论是走亲访友的客人,还是热情款待的主人,抑或是赚点小钱的小商贩,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一幅虽不富裕却和美安康的乡村生活画卷呈现而出。当然,逢上日子艰难的岁月,庙会盛况也会衰败,甚至终止。1942年,抗日战争爆发期间,日本在真武庙设立据点,真武庙幸免于日本人的炮火,直到1957年拆除。
除了阴历三月三庙会,会君坨村每年还举办一次阴历六月十三庙会。据说,这个庙会因本村龙王庙而建。阴历六月,庄稼急需水的滋润,而每年逢上六月偏易旱灾。所以,六月十三的庙会,主要是为了求雨,乞求风调雨顺。起初,庙会那天家家户户蒸龙蛋,也就是蒸饽饽,为了取悦龙王,天降喜雨。后来,庄稼人渐渐摆脱了靠老天爷吃饭的局面,地下井、喷灌机,可以随时滋润干旱的农田。六月十三的庙会也就渐渐改变了只蒸龙蛋的习惯,而是鸡鸭鱼肉海鲜等等,但凡好吃的,一应俱全,六月十三庙会就只是成了一个亲朋欢聚的快乐佳节了。
随着村里文化生活的逐渐丰富,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六月十三庙会,也被赋予了涵盖着精神追求的更为多样的形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每次节日前后几天,在村委会大广场,都要举行颇具声势的秧歌演出。演出人员包括全县各地的秧歌艺人、秧歌爱好者以及远近闻名的唢呐吹奏者。各位演员基本不收劳酬,吃上一顿粉炖肉,男的抽根烟,女的喝口水,就会快快乐乐地在村里扭上好几天的大秧歌。
在会君坨村,还流传着一个这样的传说:
相传在荒佃庄镇灰堆坨村有户李姓人家,家中有个姑娘叫李三娘。李三娘父母早逝,跟着哥嫂度日,但是经常受哥嫂虐待。哥哥李洪信在村子东头种有一片瓜田,不知什么原因总是闹鬼儿,丢瓜的事儿也常有发生。于是李洪信雇了个长工看瓜。长工名叫刘高,也是穷苦人出身,为了一口饭受雇看瓜。当他看到李三娘受哥嫂的气时,很是同情她。李三娘有感于刘高的关心,一来二去,与刘高产生了感情,后来背着哥嫂与刘高私定终身,结成了夫妻。哥嫂见生米已成熟饭,便将李三娘赶出家门。李三娘与刘高便在村外盖一间草庐居住。
后来边关打仗,刘高应征入伍。彼时三娘已经怀孕,分别前自是一番叮咛嘱咐。刘高承诺仗一打完马上回来,约摸那时候孩子都会叫爹了!
刘高在军中十分勇猛,屡立战功,同时步步高升,最后升至中军元帅,掌握了兵马大权。时运来临,刘高做了皇帝,据说是五代时期北汉的开国皇帝。
此时李三娘还在灰堆坨家中。当年刘高走后不久,她就生了一个男孩,由于没人管她,李三娘临盆只好自己接生。孩子生下来没有剪子剪脐带,李三娘用嘴将脐带咬断,孩子遂取名咬脐郎。
咬脐郎生来五官端正、气度不凡。邻居一同宗老人称观孩子面向,将来必成大器。李三娘养不起孩子,更不想耽误孩子前程,于是托人将咬脐郎送至山西刘高处,希望孩子在父亲教导下成人。咬脐郎来到父亲身边,改名刘承佑。刘承佑学文习武,一天天长大,转眼十几年过去了。
一天,刘承佑出门打猎,见一白兔,一箭射中,但是没射死,白兔带箭逃跑。刘承佑一路紧追,追至灰堆坨真武庙前井沿处,正好遇到李三娘出来打水。白兔跑到李三娘身边便不走了。随从上前逮住白兔送给刘承佑。
李三娘见这孩子唇红齿白,很是漂亮,便想起自己的儿子咬脐郎。三娘默默掉泪。刘承佑问三娘为何流泪,三娘问承佑多大年纪,承佑言15岁。李三娘说自己有个儿子与承佑同岁。承佑问那您的儿子在哪儿、做什么,三娘答送至山西孩子爹爹处。承佑问三娘儿子叫什么名字,三娘答咬脐郎!
承佑回家后将所见之事说与父亲听。称遇一妇人见到自己就不停地哭,还说想念自己的儿子。说到动情处承佑自己也哭了。刘高问承佑在何处见到的妇人?儿子说在灰堆坨。刘高回想起当年事,沉吟半晌说:孩子,那就是你的母亲啊!当年我答应她打完仗就回家跟你们娘俩会合,怎奈世事难料,你在我身边生活了十几年,我也没有接你母亲来团圆,惭愧啊!遂命其子马上回返灰堆坨,将母亲接来。承佑尊父命,将李三娘接走,一家人团聚。
后来刘高驾崩,承佑继位。为纪念母子相见,改“灰堆坨”村为“会子坨”村,再后改叫“会君坨”。
据说,在李三娘与承佑相见的八角六棱井台上,还留有刘承佑战马的马蹄印。
神奇的传说寄寓着圆满和团聚,祝愿会君坨全体村民,承载着传说的美满,日子越来越美,心气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