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
浏览鸟儿的迁移如同翱翔在另一个空间,但是遗产地、自然保护地却将人与大自然交织成一个现实的世界,同样忙碌,同样充满和谐与浪漫。
海湾与山峦间的狭窄通道,使秦皇岛滨海平原形成了候鸟迁徙的“山海关”。
河北省秦皇岛市临山又临海,是黄渤海海岸线与巨大燕山山脉相距最近的地段。海湾与山峦相互夹持,将滨海平原塑造成一条狭长通道。区域内水系纵横,河流众多。独流入海的河流多达17条,在入海口附近形成泥滩、潟湖以及水流滞缓的河道,也是大小鸟儿的天堂。
秦皇岛也位于自然界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南北往返的候鸟,都要经过这里并补充体力。那些原本可以分别沿海、沿山、沿平原延亘平铺的各种候鸟迁徙路线,到了这一狭长地带,就骤然被压缩在山、海之间数公里范围内,候鸟密度明显增大。
于是,秦皇岛就有了第二座“山海关”——全球各大候鸟迁飞区中,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中的一处咽喉瓶颈地带,东亚一些濒危鸟类种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要经过这里。
这里是著名的观鸟地,也是保证全球生物多样性延续的重要节点。全球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丹顶鹤和几乎所有的东方白鹳,半数以上的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鹤迁徙都需要在此落脚。
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一期栖息地,符合世界遗产第(x)项标准“最具价值的自然和物种多样性的栖息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同样是全球数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可以看做是多种候鸟离开“山海关”后的下一站。
被誉为长城“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是世界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现在,人们也早已形成共识,应将候鸟迁徙的“山海关”同样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纵览秦皇岛境内山海之间延绵数十千米的海岸线,有3处候鸟栖息地格外重要,对于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及其他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候鸟来说,是具有关键作用的迁徙“踏脚石”——位于山海关区石河口的石河南岛、位于北戴河区新河口的大潮坪以及位于北戴河新区的七里海潟湖。
作为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闻丞近年来加入国家林草局指导组建的国家技术支撑团队,为石河南岛等地的候鸟栖息地保护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也亲身经历了这些地区的变化。
石河南岛
在人们印象中,山海关是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行政分界。但鲜为人知的是,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石河流域,还是3个生态区划的分界线:石河流域北段属于黄土高原混交林带;石河流域南段东、西分属东北平原落叶林带和黄河平原混交林带。
这些交汇的地理区内,物种、栖息地类型极为多样。
石河南岛是位于石河入海口的一处复合类型栖息地,兼具其流域途经的3个陆域生态区划的特点,更有各种淡水湿地类型和沿海类型的泥质滩涂、沙质滩涂等栖息地。因此,面积不大的石河南岛拥有400种以上鸟类记录,且近年均有超过全球种群1%数量的白鹤、丹顶鹤和东方白鹳光临。
目前的栖息地保护进展:
闻 丞:2016年,山海关区获得中央财政资金“生态岛礁”类项目专项资助,组织启动石河南岛生态修复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
在规划设计单位、鸟类研究和保护领域国内权威专家、国内外保护组织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努力下,石河南岛生态修复过程中尤其注重鸟类保护。根据长期积累的鸟类监测数据,设定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和过程后的鸟类保护指标,并按保护指标科学设计岛内地形、植被和未来石河南岛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方向。
2021年秋冬季节监测到的鸟类和规模,都有增加的趋势。这为“基于自然的修复”提供了令人兴奋的回报。今年,停落在秦皇岛沿海的鹤阵、飞过秦皇岛的鸟群,对于5年来各方所做的努力,做出了有力的诠释。
秦皇岛海岸带的候鸟迁徙期大致为每年春季3月至5月、秋季9月至11月。河口生境和自然景观开始整治修复后,候鸟立刻就显现了奇妙、互动的迁徙景观。2021年11月初,在秦皇岛沿海3处重要候鸟停歇地,均分别降落了百只以上的白鹤。其中,在面积最小的大潮坪停歇的白鹤数量超过500只。这在一年前还是鸟类保护者们不敢想象的景象。而在石河南岛和七里海潟湖,整个秋冬迁徙期间都有数量不菲的各类珍稀鸟类停歇。
“2021年秋冬季节,候鸟们用脚投票,为这些实践成效给出了最直接的评价。国家政策导向、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专业机构长期进行鸟类监测和保护工作,多方发力共同促进了这一局面。长期数据实证也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对科学设计提供了严谨考量。”闻丞说。
秦皇岛地区候鸟栖息环境进一步改善,是中国整体大环境积极向好的结果。2016年,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开始实施“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等重点工程。
在“蓝色海湾”整治工程中,结合陆源污染治理,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退堤还海、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和增加海湾纳潮量。“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是一个因地制宜开展滨海湿地、河口湿地生态修复的工程。南方引种红树林,北方以种植柽柳、芦苇、碱蓬为代表。在“生态岛礁”修复工程中,开展受损岛体、植被、岸线、沙滩及周边海域等修复,开展海岛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生态调查和保育、修复,恢复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涉及河北等 11 个省(区、市)的近岸近海区,涵盖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海岸带”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海岸带”工程提出:推进“蓝色海湾”整治,开展退围还海还滩、岸线岸滩修复、河口海湾生态等工程建设,维护海岸带重要生态廊道,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1年12月1日实施的《秦皇岛市海岸线保护条例》更加严格地明确:“除国防安全需要外,严格保护岸线范围内禁止进行损害海岸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各类活动。”条例还非常具体、详细地列出了需要严格保护的海岸线空间范围。应该说,候鸟迁徙停留的关键地带都已包含其中了。
来 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