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
浏览“诗与远方”携手并进
——河北探索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前不久,河北在保定易县清西陵拉开“文化进景区”活动序幕,以组合拳的方式,推动文化进景区,发挥文化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拓展旅游业边界,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进程。
开展文化进景区
日前,河北省委副书记赵一德强调,要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抓好旅游规划,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旅游品牌,做强旅游景区,完善服务体系,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按照省委的要求,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择保定“涞易涞”(涞水、易县、涞源)三县“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中心辐射点清西陵作为主场,拉开了“文化进景区”专题活动的大幕。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翟玉虎说:“把景区作为文旅融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升景区文化含金量,这是河北推动景区高质量发展和文化活化传承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域旅游发展以来,河北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推进文化进景区。
目前,河北已下发《深入开展文化进景区活动实施方案》,在认真梳理文化类型和行业特点、对接景区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本领域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合、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以此推动文化进景区活动,使其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
目前,河北正对自然生态、历史遗迹、现代文明、演艺文化等文旅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识别、选择、配置和激活,探寻资源潜力和内在规律,对优质特色资源进行再梳理、再挖掘和再发现,按照冰雪旅游名省、避暑休闲热省、文化融合强省的发展目标,推动文旅“多规合一”,推动文旅资源的空间整合。
推动文旅资源整合
文化进景区活动是河北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北连续印发了《河北旅游高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河北省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和《河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5年)》,形成了宏观旅游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的配套体系。尤其是近年来河北省通过举办旅游发展大会,充分整合了省内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创新了文旅融合机制,推动了全域旅游发展。
围绕机构融合、资源融合、优化配置、发挥资源效益最大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2016年9月,利用首届河北旅发大会举办之机,河北尝试整合保定市涞水、易县、涞源三县的旅游资源,把著名的清西陵、狼牙山、白石山及沿线景区串连在一起,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历史文化连接链和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功能齐全的新业态,成功打造了“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引领了河北旅游发展方向。
2017年9月,第二届河北旅发大会整合了秦皇岛市旅游资源,把山与关、城与海、特色小镇与田园村庄配置在一起,形成了登山领略长城文化、赏关体验乡土风情、进城感受诗与远方、入海享乐碧波盛宴的一条龙大休闲格局,成功打造了“北戴河国际康养旅游休闲度假区”,让河北旅游发展锦上添花。
2018年8月,第三届河北旅发大会整合了承德坝上180公里沿线旅游资源,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标准,成功打造了震撼全国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不仅为河北趟出了一条成功的“旅发大会之路”,积累了成形的资源整合宝贵经验,也将河北的旅游发展引上了“一会一品牌”的道路。
河北省文史馆馆员、著名人文学者梁勇说,“从京西百渡至秦皇山海,再到承德坝上,连续三届省级旅发大会的举办,不仅彰显了河北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也为河北资源的‘无界’整合带来了活力,更重要的是三届省级旅发大会的承办地形成了地域相望、覆盖京津的‘三角矩阵’,正在发挥着巨大的辐射效能。”
全域创建稳步前行
全省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17个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3个市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北呈现出省市县同创全域旅游示范(省)区的产业格局。
2018年以来,河北明确提出围绕建设文旅融合强省,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并按照“山海相连、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方向,对具有不同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让河北在全域旅游发展道路上,又迈上一个大台阶。
针对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河北组织11个首批创建县(区)以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按照全国全域旅游的创建标准,牢牢把握旅游产业关联度大、综合性强的特质,推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融合互动、创建区域产业融合业态,全面实施全域旅游产业布局,尤其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22年举办冬奥会和雄安新区建设构筑的“一圈引领、两翼齐飞、五带串联”已彰显魅力,“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同时,河北加强舆论导向宣传,一方面迎接全域创建验收,另一方面继续引领游客走进“这么近、那么美”的河北,提升河北旅游质量。
目前,河北正向着彰显文化附加值及旅游品质的有效提升,游客从浅层的“到此一游”走向深度的文化体验的路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