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浏览这里有被称为“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的泥河湾村,这里有战国时期的开阳古堡,这里有北魏皇家行宫温泉宫,这里有竹林寺、木偶戏、背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还是中国皮毛之乡……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随便一把泥土,都能掂量出古老的文化味道,都能打造成一张张响亮的名片,所有这些汇聚成阳原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雄厚底蕴。
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表示,要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努力在规划引领、基础设施、产品打造、培树品牌、提档升级、智慧旅游上实现新突破。
阳原县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张承办冬奥会两大机遇,以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龙头,统筹开发温泉、毛皮、民俗等独特的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打响“八位一体”旅游产业品牌:看泥河湾、泡温泉澡、览开阳堡、登青天背、买裘皮衣、赏美玉石、烧平安香、品民俗韵。“我们意欲将阳原县打造成‘东方人类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同时也将全域旅游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让一方山水变得更美丽的同时,也要让一方人民变得更加幸福。”阳原县委书记孙海东说。
古村古堡也是金山银山
“阳原县泥河湾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研究成果。200万年前马圈沟遗址的‘人类第一餐’,动摇了人类非洲单一起源论。10万年前侯家窑遗址出土了全世界最多的飞索猎马石球,共计4000枚。”阳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付有才介绍。1.3万年前的马鞍山遗址发现了“天下第一灶”,1万年前的于家沟遗址出土了华北地区最早的陶片,5000年前的姜家梁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的代表玉器“玉猪龙”。阳原县的考古遗迹资源,不但丰富多样,而且由古至今全线贯通。
一个个考古遗迹资源,发展到今天,就是一个个古老村落。以泥河湾村为例,作为泥河湾文化的发祥地和承载地,它是中国发现的百万年前旧石器文化遗址第一村,是中外考古专家研究世界古人类文化的第一村,是培养考古“土专家”的第一村,故被誉为“东方人类第一村”。
考古遗迹之外,阳原县也不乏历史资源,开阳堡古堡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是一个超过2300年历史的古村落。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96年,时值战国末期,赵国的赵武灵王封长子赵章为安阳君,治所安阳邑就是今天的开阳堡。开阳堡在五代十国遭到严重损毁,后经明朝重建、清朝恢复性修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作为古代行政治所的建筑格局和文化特色,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宝贵的实物资料。”开阳堡村村委会主任张平说,“国家财政部、住建部先后将开阳堡确定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阳原县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当地有古老的温泉资源,三马坊乡温泉地热资源面积3.4平方公里,是经过长周期深循环的古水,总储量6亿多吨,开采深度150米至300米,出水温度41摄氏度左右。当地有丰富的山林资源,青天背旅游风景区属恒山余脉,景区占地2.85万亩,主要分为六大主题区域:寺庙祈福、生态采摘、休闲度假、户外拓展、冰雪运动、山村农家乐。
阳原县的地方产业资源独具特色。作为“中国皮毛之乡”,皮毛产业是阳原县的一大支柱产业。“阳原国际裘皮城自2013年运行以来,短短5年时间,销售额累计80多亿元,吸引了全国各地200余万游客前来游玩购物,带动阳原县餐饮、住宿呈井喷之势。当地玉石产业也别具一格,‘泥河石’作为当地特色玉石,已经开发出了上百个品种。其中紫玉髓更是国内外罕见,实为收藏佳品。”阳原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仝辉介绍说。
阳原县的文化民俗资源源远流长。阳原县有2300年建制史和文字记载史。距今2000多年的开阳古堡,北魏皇家行宫——温泉宫,唐朝遗风古迹——鹫峰塔,明代古建——玉皇阁,佛家圣地——大觉寺,更有竹林寺音乐、木偶戏、背阁、西城镇王氏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不胜数的厚重文化传承,让阳原县的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文化的汁液”。
历史遗迹、自然馈赠、特色产业、文化民俗……阳原县旅游资源不可谓不丰富。就发展旅游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阳原县发展旅游而言,古村古堡也是金山银山,产业民俗同样是金山银山。一座县城,有三座“金山银山”,就发展全域旅游而言,阳原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富金矿”。
守护传统也要创新模式
古村古堡、皮毛产业、温泉资源、养驴产业……在发展全域旅游的今天,阳原县自然是要守护这些传统。但“守护”不等于“守旧”,要想以上传统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守护”,就要推行最为深入的创新。
“阳原县坐拥旅游资源‘富金矿’,对于发展旅游而言,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股‘东风’正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模式创新。在县委、县政府、龙头企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股‘东风’迸发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阳原县县长李德说,“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政府+企业’模式、‘政府+企业+合作社’模式等,阳原县在模式创新上可谓是真金白银实打实。”
政府主导模式,比如泥河湾村文化旅游项目。近年来,当地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在完成了景区道路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民宿小院、农家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完成了影视文化基地、小游园、教堂、景观台、果蔬采摘园和泥河湾文史馆、怡馨园等主要景点建设。接待能力大幅提升,能够满足游客吃、住、游、购、玩的需求。
企业主导模式,比如阳原国际裘皮城项目。阳原国际裘皮城分别在张家口、大同、保定、北京、呼市、包头等地进行旅游推介活动,与周边地区100多家旅行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展开“阳原国际裘皮城直通车”购物旅游模式。随着国内首家毛皮专业博物馆的正式开馆,中国阳原国际毛皮节的定期举办,皮草风情街的不断完善,皮毛培训中心的正式落成,阳原皮毛产业链将正式建立完成。
“政府+企业”模式,比如温泉康养生态小镇项目。阳原县与奥伦达部落集团签订了泥河湾温泉康养生态小镇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温泉康养小镇规划区总面积为488.4公顷,以部落文化为精神内核,引入部落文化特征,将温泉、康养、度假等产业主题化、特色化,以泥河湾文化、桑干河文化、民俗文化等作为补充,向来客展示一幅具有神秘气息和绚烂人文特征的部落生活画卷,打造居、游、憩、产、城深度融合的主题化生态温泉度假区。
“政府+企业+合作社”模式,比如驴园育繁基地项目。张家口宸鹏佳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县政府进行战略合作,总投资10亿元,实施驴园育繁基地建设项目。“公司采用‘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和‘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家庭养殖场’的双重立体模式,形成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一体化运作的联合经营体制,辐射带动乡镇养驴专业合作社14个,发展家庭养殖场200个。此外,公司建设驴文化实景博物馆,发展互动体验式观光旅游,完善全产业开发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宸鹏佳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负责人韩有君介绍说。
万事俱备东风吹,全域旅游战鼓擂。有了旅游资源的“富金矿”,发展全域旅游底子就好;有了模式创新的“火车头”,发展全域旅游步子就快。岁月给了阳原县厚实的底子,时代又给了阳原县创新的步子。底子好,步子快,在全域旅游的竞争场上,阳原县一定能跑出时代先锋的风采。
全域旅游融合脱贫攻坚
旅游产业,是一个“致富”产业;阳原县的旅游产业,同时还是一个“扶贫”产业。阳原县创新性地推出了“全链条扶贫”的办法,把脱贫攻坚事业深度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让旅游扶贫成为“生金孵银”的“孵化厂”。
以养驴产业为例。为更加有效地带动贫困户养驴脱贫,张家口宸鹏佳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首创家庭经营辅导模式,扶持发展家庭养殖场,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公司已经吸收扶贫入户资金400万元,首批家庭辅导贫困户涉及两个村,191户300人。分红方法是‘两年分红,三年分驴’,即:两年内按每户注入资金的10%,每年分红一次,每户安排一名劳动力参与企业养殖,接受技术辅导,并可以挣得工资,第三年按等值给贫困户分一头驴驹,贫困户利用在繁育中心打工学到的养殖技术回家养驴,定能如期实现脱贫。”韩有君算起“脱贫账”来胸有成竹。
公司会对刚刚脱贫分到驴的农户进行养殖创业辅导,直至扶持其形成家庭养殖场,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从脱贫到致富的转变。“农民养驴按3年周期计算,可以产驹两头,6-8月龄每头价值6000元-8000元:可以产奶150公斤,售价为9000元。扣除家庭养殖场自养成本每头3年3000元,家庭养殖场用三年时间养殖1头驴收入至少可达1.8万元,平均每年收入6000元。按1个家庭养殖场养殖5头驴计算,年收入可达3万元。”韩有君早就为农户算好了“致富账”。
在阳原县,扶贫基本上融入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养驴产业如此,其他产业也不例外。比如大田洼乡的花海旅游项目,大田洼乡党委副书记唐利军介绍:“大田洼乡花海共有150亩,用工人数在100人左右。因为盛花期正好是农闲期,可以雇佣周边农户前来务工。在用工的时候,会优先录用贫困户。”
另外,为了有效提升花海旅游的经济附加值,河北省文联派遣驻村工作队在大田洼乡花海内试种设施花卉。河北省文联驻村第一书记赵云旺介绍:“花海除了门票收入,难以有其他收入。为了最大化挖掘花卉的价值,让顾客看花的同时也能买花,我们想到了大棚种花这一招。一个大棚能带动10户家庭实现当地就业,大棚用工会向贫困户倾斜。在这里工作的家庭,除了能够获得做工收入,还能获得卖花分成。”
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之后,贫困户深度参入其中,不仅有分红收入和务工收入,而且还有一部分贫困家庭能够获得创业收入,开民宿、开饭馆、开超市……各种扶贫创收新业态,在全域旅游之风吹拂下,纷纷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
掂量一把阳原县的泥土,我们发现这泥土是古老的,它属于历史;我们也发现这泥土是创新的,它属于时代;我们还发现这泥土是温情的,它属于人民。